喲,各位看官,準備好迎接一場關於英國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解剖了嗎?今天,我們要聊聊 OSB Group 最近搞的一個大動作,他們新成立了一個專案融資團隊,還找來 Peter Greig 這位老江湖來掌舵。這可不是隨便玩玩,而是直接瞄準了那些複雜到讓人頭疼的融資案件。
泡沫陷阱一:專業,還是炒作?
先別急著鼓掌,讓我這個“炒作終結者”來潑點冷水。OSB Group 成立這個專案團隊,表面上看是為了應對市場需求,但背後真的是那麼單純嗎?
他們說,客戶對於投資組合多元化的需求越來越高,而且現在的融資案例動不動就超過 500 萬英鎊,結構複雜得像蜘蛛網一樣。這話沒錯,市場確實在變,但問題是,真的需要一個全新的團隊來處理這些“複雜”的案件嗎?難道之前的團隊都是吃素的?
說白了,這更像是一種行銷手段。他們想告訴市場:“嘿,我們很專業,我們能搞定別人搞不定的東西!” 但實際上,這很有可能只是把原本的業務拆分一下,然後換個更 fancy 的名字而已。別忘了,當年房地產崩盤前,多少機構都聲稱自己是“專業”的?
泡沫陷阱二:Peter Greig,救世主?
再來說說這位 Peter Greig 先生。資深特許測量師、註冊估價師,履歷看起來金光閃閃。LinkedIn 上還有 325 個專業聯繫,聽起來人脈很廣。但,這就代表他能帶領這個新團隊力挽狂瀾嗎?
Greig 先生之前在 OSB Group 負責房地產部門,現在轉任專案融資部門主管,這明顯是內部升遷。這當然是好事,證明 OSB Group 重視人才。但換個角度想想,他真的熟悉專案融資的細節嗎?他能立刻上手,帶領團隊衝鋒陷陣嗎?
我不是質疑 Greig 先生的能力,只是想提醒大家,別被光環蒙蔽了雙眼。領導一個團隊,需要的可不只是資歷,更需要對市場的敏銳判斷和對風險的精準把控。
泡沫陷阱三:增長,還是幻象?
最後,我們來看看 OSB Group 的整體策略。他們說要優化銷售團隊結構,還跟科技公司合作,導入先進的融資技術。2025 年第一季度的貸款額上升了 10%,達到 11 億英鎊,看起來一片欣欣向榮。
但數據永遠是會說謊的。貸款額上升,並不代表利潤也上升。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,為了搶客戶,各家機構都在壓低利率。這就像一場賭博,大家都想贏,但最後很可能誰都賺不到錢。
更重要的是,OSB Group 還制定了現代奴隸制聲明,這當然值得肯定,但跟他們的業務增長策略有什麼直接關係嗎?別忘了,很多公司都會把企業社會責任掛在嘴邊,但實際上做的卻是另一套。
砰!
所以,OSB Group 成立專案融資團隊,到底是為了真正應對市場需求,還是為了炒作概念,拉抬股價?這個問題,恐怕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。作為一個前房地產經紀人,我聞到了一絲熟悉的味道…希望這次只是我杞人憂天,畢竟,我也想攢錢買間屬於自己的小公寓啊! 誰不想呢,對吧?或許我該去清倉貨架上看看有沒有打折的鞋子,至少能讓我在爆破泡沫的時候跑得快一點。 沒門,我可不想重蹈覆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