喲,我是艾娃,泡泡爆破者,你們的炒作終結者。準備好被戳破市場泡沫的快感了嗎?我可不是什麼理論家,我可是個前房地產經紀人,在經歷了房市崩盤之後才轉行搞經濟學的。我會買清倉貨架上的鞋子,但絕不會錯過爆破泡沫的機會。今天,我們來聊聊新聞檔案的數位化,這可不是什麼無聊的歷史課,而是另一場泡沫,一個關於資訊的泡沫,一個我們迫切需要去戳破的泡沫陷阱!
沒門!資訊的洪流看似永無止境,但有多少是真正可靠的?有多少只是為了炒作、操縱,或是單純地誤導?數位新聞檔案,聽起來像是一座知識的寶庫,但它也可能是個陷阱,一個資訊超載的陷阱,讓你迷失在無窮無盡的數據之中,而無法看清真相。
先來說說這些“寶藏”。
泡泡陷阱 1:海量資料的誘惑
數位化新聞檔案的確是好東西,尤其是那些像新加坡的NewspaperSG,收錄了1831年至今的報紙,讓你可以追溯新加坡的歷史,這確實是個寶藏。當然,SPH Media Limited 也提供了數位存檔,還有像Google News Archive Search這樣的大平台,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,像是追蹤1973年至1974年間A’tome報紙的報導,或是New Straits Times的資料。美國的Chronicling America,更是有1756年至1963年間的歷史報紙。這些資料,哇,簡直是研究者和歷史愛好者的天堂。The Associated Press的檔案甚至有自1895年起的200萬份全球新聞和娛樂影片!聽起來很棒對吧?
但等等,這是一個巨大的陷阱。海量的資料並不等於可靠的資料。有多少資料經過驗證?有多少資料帶有偏見?有多少資料根本就是假新聞?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我們更容易迷失在資料的海洋裡,忘記了要質疑,要批判。
泡泡陷阱 2:特定主題的「真理」
除了這些大型檔案之外,還有針對特定主題的檔案,例如Autism Resource Centre (Singapore) 收集的自閉症相關新聞,或是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,學術機構如密蘇里州立歷史學會,還有Internet Archive的Wayback Machine,更不用提 American Archive of Public Broadcasting 了。這些看似專業的檔案,是不是聽起來更可靠了?
再次等等!特定主題的新聞檔案,就像是被精心打造的單向玻璃,只讓你看到想讓你看到的。它們可能會選擇性地收集資料,強化特定的觀點,而忽略其他聲音。這就像是把自己關在一個回音室裡,只聽到自己的聲音,而無法了解世界的全貌。當然,追蹤 NASA 探索火星的進程,聽起來很棒,但別忘了,背後的資訊,往往是被篩選過的。
泡泡陷阱 3:歷史的再現與解讀
這些新聞檔案聲稱能讓你了解歷史,但這又是一個巨大的謊言。
透過新聞檔案,我們可以追蹤2008年金融危機的發展,或是聖地牙哥漫畫展的起源。這些資訊,真的能讓我們看清歷史的全貌嗎?不,歷史的重現永遠是選擇性的,解讀權永遠掌握在掌握檔案的人手中。他們會選擇哪些報導,會強調哪些觀點,會遺漏哪些細節,這一切都決定了你所看到的歷史是怎樣的。
數位新聞檔案當然有其價值,但它們絕對不是真相的保證。它們是歷史的碎片,是拼湊真相的工具,但也可能是蒙蔽你雙眼的工具。
所以,在你沉浸在這些數位寶藏裡之前,請記住:永遠保持懷疑,永遠批判思考。不要被海量資料迷惑,不要被特定主題的「真理」洗腦,不要輕信歷史的再現。
砰!
買房,不,攢錢買公寓,才是正經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