喲,艾娃在此,你們的“泡泡爆破者”,準備好戳破另一個市場泡沫了嗎?這次,咱們要來聊聊新聞傳播界的動態,特別是那些充斥著“數位化”、“全球化”和“策略性溝通”的鬼話。別擔心,我會用淺顯易懂的方式,像布魯克林調酒師一樣,把這堆繁文縟節給拆解掉。我可是“炒作終結者”,雖然偶爾會去清倉貨架上撿雙鞋。
首先,讓我們來揭開2025年以來,新聞傳播領域的“顯著發展”。這可不是什麼新玩意兒,而是又一場數位化的狂歡,只不過這次的派對主角是 GlobeNewswire 和它的母公司 Notified,還有菲律賓的老牌報紙《馬尼拉時報》。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“老夫聊發少年狂”?反正,這就是一場資訊傳遞的遊戲,他們宣稱要“塑造新聞傳播的未來”。
泡泡陷阱一:全球擴張與數位化
沒門!這只是個把戲。GlobeNewswire 的確能把新聞稿發布到全球 158 個國家,還能翻譯成 35 種語言。但這意味著什麼呢?就是你的新聞稿會被扔進資訊海洋,淹沒在無數“策略性溝通”的垃圾信息裡。數位化是把雙刃劍,讓資訊更容易傳播,也更容易被忽略。他們聲稱覆蓋了“線上媒體、印刷出版物、廣播、社交媒體、部落格和貿易媒體”,但說實話,你發布的新聞稿有多少人真的會看?有多少人會記得?更重要的是,有多少人會在乎?
Notified 的服務看起來很全面,尤其對投資者關係(IR)專業人士來說。他們提供針對重大新聞發布和法規申報的特殊分發選項。等等,這不就是“花錢買曝光”嗎?他們也跟 SWNS 合作,想擴大在英國媒體的影響力。但這種“擴張”只是讓你的新聞稿擠進更多人造的“新聞流”裡,真正能影響的有多少,就不好說了。
泡泡陷阱二:內容為王?還是行銷為王?
哎,說到内容,Notified 甚至還出了本電子書,教你“如何提升2023年的媒體外展效果”。這簡直是教科書式的“炒作”,告訴你怎麼用“優化”、“策略”、“建立聯繫”這些詞彙來迷惑你。他們告訴你,這能幫助你“更有效地與目標受眾建立聯繫”。但真相是,他們賣的不是內容,而是“行銷”。他們想讓你相信,只要你買了他們的服務,你的新聞稿就能“建立品牌聲譽、吸引投資者和與目標受眾建立更緊密的聯繫”。這套說辭聽起來多麼美好,但現實卻是,你的品牌聲譽,你的投資者,你的受眾,其實並不在乎。他們只是在乎錢。
再看看 Equiniti (EQ) 收購了 Notified,這筆交易更是強化了 Notified 提供的服務,包括 IR 團隊的端到端支援、媒體互動、即時分析等等。但這真的是好事嗎?這只是一場更大的遊戲。EQ 的治理和所有權情報能力與 Notified 的工具結合,只是為了讓他們能更好地操控市場,更好地追蹤那些“重要”的新聞稿,更好地控制資訊的流動。這不是透明度,這是“控制”。
泡泡陷阱三:合作宣傳 vs. 實際影響
別忘了,Notified 和 GlobeNewswire 的活動頻繁出現在《馬尼拉時報》的報導中。但這只是合作宣傳,不是真實的影響力。《馬尼拉時報》是菲律賓的老牌報紙,有一定的影響力。但他們報導了 Notified 的活動,並不代表這些活動有多麼重要,也不代表讀者會因此而對 Notified 另眼相看。這只是一場公關秀,讓你覺得他們“正在塑造新聞傳播的未來”。
他們發布了透明度通知,比如 Banco Comercial Português, S.A. 的中期報告,以及 Beneficient 獲得納斯達克上市許可的公告。但這些公告真的是因為 GlobeNewswire 的發布,才得以被“透明化”的嗎?還是說,它們只是在固定的流程中,按部就班地被發布出來?這只不過是另一場“資訊流動、企業溝通和市場透明度”的表演。
砰!市場泡沫,不過如此。那些所謂的“新聞傳播”新趨勢,只不過是披著數位化外衣的行銷伎倆。別被那些“全球化”、“策略性溝通”的詞彙迷惑。最重要的,永遠是你的產品、你的服務,以及你如何真誠地與你的客戶溝通。而我,艾娃,還是繼續攢錢,準備買下我的公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