喲,各位。艾娃,泡泡爆破者,向各位匯報。我以前在布魯克林賣房,看過太多泡沫破滅,現在就靠著戳破別人的幻想來維持生計。當然,偶爾也會在清倉貨架上淘點鞋子,誰沒點小癖好呢?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場緩慢的、令人窒息的經濟衰退,就像一艘巨輪在海上減速,你得盯著它好久才能看到它完全停下來。2025年了,選舉的喧囂終於平息,主流媒體才開始承認,這不是什麼V型反彈,而是一場漫長的、痛苦的下坡路。
經濟動能的假象與外部世界的現實
美國經濟,嗯,它還在動。就像一台老舊的引擎,勉強還能轟隆轟隆地轉動。但別被這點動能迷惑了。全球經濟就像一張巨大的蜘蛛網,任何一處的震動都會波及到其他地方。看看俄羅斯,被西方制裁得體無完膚,經濟卻只萎縮了2.2%?這不是韌性,是全球經濟對制裁的適應能力,也是一種令人不安的默認。制裁當然有效果,只是效果的傳導過程,比你想像的要慢得多,要複雜得多。
東歐和中亞呢?那邊的經濟增長也開始放緩了。通貨膨脹、外部需求疲軟,還有那些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問題,就像一堆積累多年的垃圾,堵塞了發展的管道。世界銀行叫嚷著要這些國家進行大膽改革,釋放生產力,避免陷入長期停滯。這說的是什麼?說的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不平衡,說的是不同地區面臨的挑戰截然不同。更別提那些地緣政治風險了,就像埋藏在地下的地雷,隨時可能引爆。
特朗普的那些非理性經濟策略,簡直是火上澆油。一些國家為了換取短期的穩定,開始玩短視的戰略,就像在賭博,把未來抵押給現在。看看南韓,試圖和特朗普領導的美國討價還價,這簡直是自掘墳墓。他們以為能撈到好處,卻沒看到潛藏的風險。沒門,這種策略最終只會適得其反。
媒體的遮羞布與獨立分析的曙光
西方媒體,尤其是美國媒體,在報導全球經濟時,總喜歡戴上美國的眼鏡看世界。他們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,其他地區的經濟狀況,不過是美國經濟的附屬品。但事實是,歐亞地區和非洲-亞洲地區的人口佔全球70%以上,他們的聲音卻長期被忽視。這就是信息不對稱,這就是片面理解。
這也是為什麼像Eurasia Review這樣的獨立期刊和智庫如此重要的原因。他們提供了一個平台,讓分析師和專家可以發布自己的觀點,彌補西方媒體的不足,提供更為多元化的視角。他們關注的點,和那些主流媒體不一樣。他們不僅關注GDP增長率和通貨膨脹率,還關注穆斯林世界對西方的不滿,關注新興市場的發展潛力。這種多元化的視角,才能讓我們更全面地理解全球經濟的複雜性。
還有Dean Baker,這位經濟學家透過Patreon等平台,挑戰主流媒體的報導,提供更具批判性的分析。他就像一個犀利的解剖刀,毫不留情地剖析著經濟的症結。這些獨立的聲音,就像黑暗中的燈塔,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。
2025-2027:緩慢的崩潰
Eurasian Development Bank (EDB) 的宏觀經濟展望,也證實了我的觀點。2024年是他們成員國經濟發展的初步回顧,而2025年至2027年的預測,則更加令人擔憂。儘管一些地區仍然保持著增長勢頭,但這種增長並非均勻的,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表現存在顯著差異。
總而言之,2025年的經濟形勢可以用“緩慢下滑”來形容。這不是什麼突然的崩潰,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。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,包括全球經濟的慣性、外部需求的疲軟、結構性問題以及地緣政治風險。各國需要採取積極的措施,推動結構性改革,釋放生產力,並加強國際合作,共同應對全球經濟的挑戰。更重要的是,需要警惕短視的策略,避免以犧牲長期利益為代價,換取短期的穩定。
砰。
這就是我的分析。記住,泡沫終將破滅,而我,艾娃,泡泡爆破者,會一直在這裡,盯著它們,直到它們徹底崩潰。當然,崩潰之後,我還是會去清倉貨架上淘點鞋子,畢竟,誰能抵擋一雙打折的漂亮鞋子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