哟,各位。艾娃,泡泡爆破者,來了。最近大家都在吹噓印度經濟的“韌性”,好像它能免疫全球經濟的病毒一樣。別傻了,沒什麼經濟能真正倖免於難,但印度確實有點不一樣。這不是什麼奇蹟,而是他們在泥潭裡掙扎,然後…還沒完全陷下去而已。
先說清楚,我不是什麼印度經濟的粉絲俱樂部會長。我以前在布魯克林賣房,見過太多“堅固基礎”在泡沫破裂時化為烏有。但不得不承認,印度現在的狀況,比許多其他地方好得多。他們成功地抵禦了地緣政治的風暴、貿易戰的炮火,甚至疫情的衝擊。這不是運氣,而是他們在結構轉型和政策調整上花了不少功夫。
宏觀經濟的障礙賽
印度儲備銀行(RBI)一直在吹噓他們的宏觀經濟基本面有多穩固。他們說經濟活動依然充滿活力,農業前景良好,就業形勢穩定,通脹壓力也在緩解。嗯,聽起來很棒,對吧?但仔細想想,這就像一個運動員在障礙賽中,一個個跨過障礙,但還沒到終點。他們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上確實謹慎,基礎設施建設也持續投入,銀行體系的資本充足率也提高了。這些都是好消息,但別忘了,印度的信貸增長,特別是針對小型企業的信貸增長,高達30.5%以上。這意味著什麼?意味著他們正在用貸款來刺激經濟,這就像用咖啡因來掩蓋疲勞,總有一天會崩潰的。
適應力?還是只是更擅長在水裡划船?
他們還說印度經濟對外部衝擊的適應能力很強。他們拿1994年的疫情做例子,說蘇拉特市在那之後迅速恢復,成為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。好吧,這有點牽強。1994年的疫情和現在的全球經濟挑戰完全是兩回事。現在,印度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確實重要,他們也在努力多元化貿易夥伴關係,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。但這就像在暴風雨中換船舷,總會有浪打過來。他們在全球能力中心(GCC)的發展確實帶來了新的活力,創造了就業機會,提升了創新能力。但這些GCC,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西方國家的技術和投資,一旦西方經濟出問題,他們也難逃一劫。
泡沫陷阱:消費的缺口
現在,讓我們來談談真正的問題:消費。儘管總體經濟前景樂觀,但消費增長並未全面擴散。這就像一棟漂亮的房子,但只有一半有人住。如果消費沒有跟上,經濟增長就缺乏真正的動力。全球貿易關係的變化、地緣政治風險的上升,以及國內結構性改革的滯後,都可能對印度經濟構成阻礙。他們試圖平衡貿易關係,刺激國內消費,但這些都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。
世界銀行預測印度經濟在2024-25財年的增長率將保持在6.5%-6.8%之間,並將印度定位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。這聽起來很誘人,但別忘了,預測只是一種猜測。我見過太多“專家”的預測,在現實面前不堪一擊。
砰。
總之,印度經濟確實比許多其他國家更有韌性,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沒有問題。他們正在努力,但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。我仍然認為,全球經濟的泡沫遲早會破裂,到時候,即使是印度也難以倖免。不過,如果泡沫破裂的時候,我會去清倉貨架上買鞋,順便看看有沒有印度製造的便宜好貨。畢竟,炒作終結者也要精打細算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