哟,各位,艾娃“泡泡爆破者”來了。最近這市場啊,就像個喝了過多能量飲料的青少年,亢奮得不像話。地緣政治緊張?貿易摩擦?經濟增長放緩?這些都像蚊子叮咬,根本搔不到癢處,股市還是一路狂奔,屢創新高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難道大家集體失憶了嗎?
Ed Yardeni,這位老牌分析師,說了句大實話:市場的信心,根本不在於那些貿易協議能不能達成,而在於對美國經濟基本面的那種盲目的、近乎狂熱的信念。他認為,投資者們相信美國經濟就像個打了雞血的鬥士,能扛住任何外部衝擊。這聽起來有點像在賭博,對吧?沒門,這就是華爾街,永遠有人在賭。
“解放日2.0”?別傻了
Yardeni把現在的局面比作“解放日2.0”,說市場最終會適應並消化這些貿易摩擦。這話說得輕巧,但別忘了,歷史從來不會簡單地重複。特朗普的貿易政策,就像一場精心設計的心理戰,隨時可能升級,隨時可能反轉。那些潛在的15%關稅,對歐盟的威脅,對購買俄羅斯石油國家的懲罰,這些可不是小打小鬧,而是真金白銀的損失。市場現在把這些當成談判籌碼?嗯,也許吧,但如果談判破裂,那可就不是籌碼了,而是炸彈。
更可笑的是,Yardeni還說,就算真的打起來,美國經濟也可能比其他國家好。因為全球經濟衰退會讓資金回流美國,形成什麼“Stay Home”的投資偏好。這邏輯簡直令人髮指!就像說,如果房子著火了,大家就都往裡面擠,因為外面更危險。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!當然,我承認,在崩盤的廢墟裡,我會去清倉貨架上看看有沒有打折的鞋子,但這並不代表我認同這種邏輯。
自動駕駛的陰影與千禧一代的幻夢
Yardeni也提到了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,說這會對全球汽車行業帶來長期挑戰,降低對個人汽車的需求。這點倒是說得對。自動駕駛的普及,意味著汽車不再是必需品,而變成了一種服務。這會對整個汽車產業鏈產生深遠的影響,從鋼鐵、橡膠到保險、維修,都將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。
然後,他又開始吹捧千禧一代和嬰兒潮一代的消費能力,說他們會幫助美國實現最偉大的經濟擴張。這簡直是天方夜譚!千禧一代背負著沉重的債務,住房成本高漲,工資增長緩慢,他們哪有閒錢去消費?嬰兒潮一代正在退休,他們的消費能力也在逐漸下降。把希望寄託在這些人身上,無異於緣木求魚。
聯準會的獨立性?別天真了
Yardeni還說聯準會的獨立性至關重要,特朗普的批評無法影響其政策。這也太天真了!政治壓力無處不在,聯準會的獨立性只是一種幻覺。特朗普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施加壓力,包括人事任命、公開批評、甚至直接干預。聯準會的政策,最終還是會受到政治的影響。
他還觀察到,市場正在逐漸適應經濟的“混亂”,不再過度關注美國政府的言論,而是更加關注企業盈利和經濟基本面。這倒是真的。市場已經對特朗普的言論習以為常,甚至把它們當成噪音來過濾。但這並不意味著市場就免疫於風險。企業盈利和經濟基本面,仍然是市場的晴雨表,但它們也可能被操縱和扭曲。
咆哮的20年代?砰!
Yardeni預測,在“特朗普2.0”的推動下,標普500指數有望在2029年達到10,000點,開啟“咆哮的20年代”。這簡直是癡人說夢!這種樂觀情緒,就像一個巨大的泡沫,膨脹得越來越大,最終必然會破裂。我,艾娃“泡泡爆破者”,已經準備好迎接那一刻。
砰!
別忘了,各位,市場的瘋狂,往往伴隨著巨大的風險。保持警惕,理性投資,不要被那些華麗的數字和空洞的承諾所迷惑。我雖然會去清倉貨架上買鞋,但絕不會把所有的錢都押在一個不確定的未來上。畢竟,爆破泡沫,才能攢夠錢買公寓,不是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