喲,聽好了。最近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(Sitharaman)說了句大話:「成長必須意味著就業、價值增長和經濟穩定」。聽起來像個政治家標準的漂亮話,對吧?但仔細想想,這句話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泡沫陷阱。
這就像一個精心佈置的派對,音樂震耳欲聾,香檳塔高聳入雲,每個人都假裝一切都很好。但艾娃我,泡泡爆破者,我能聞到即將到來的崩潰氣息。因為「成長」這個詞,在政客和華爾街的嘴裡,已經被濫用得變了形。
成長的幻影:數字遊戲與真實經濟
他們喜歡用GDP增長率來炫耀,就像一個魔術師展示他的障眼法。但GDP增長率告訴我們什麼?它告訴我們的是總產出增加了,但它沒有告訴我們的是,這些產出落到了誰的手裡。如果成長的果實只被少數人享用,而大多數人仍然在為生計掙扎,那這算什麼成長?這只不過是財富向上的轉移,是貧富差距的擴大,是社會不穩定性的種子。
更糟的是,很多時候,所謂的「成長」是由債務驅動的。政府借錢,企業借錢,個人借錢,然後用這些錢來刺激經濟。這就像用信用卡來支付生活費用,短期內看起來很舒服,但長期來看,只會讓你陷入更深的債務泥潭。當債務泡沫破裂時,後果不堪設想。想想2008年的金融危機,想想希臘的債務危機,想想現在美國的債務懸崖。
價值增長?還是空洞的炒作?
西塔拉曼還提到了「價值增長」。這聽起來不錯,但什麼是「價值」?如果一家公司只是通過炒作概念、虛假承諾來提高股價,那這算價值增長嗎?如果一個行業只是依靠政府補貼來維持生存,那這算價值增長嗎?
我以前是個房地產經紀人,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。在房地產泡沫時期,人們瘋狂地買房,認為房價只會一直上漲。他們不在乎房子的實際價值,他們只在乎如何快速地賺錢。結果呢?泡沫破裂,房價暴跌,無數人傾家蕩產。
現在,我們又看到了類似的現象在其他行業發生。科技股的估值高得離譜,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劇烈,元宇宙的概念炒得天花亂墜。這些都是泡沫,都是空洞的炒作,都是等待被戳破的肥皂泡。
就業?別天真了
最後,西塔拉曼提到了「就業」。這才是最關鍵的。如果經濟成長不能創造就業機會,那它就毫無意義。但現在,我們看到的是自動化、人工智能正在取代越來越多的工作。即使經濟成長,也可能導致失業率上升。
想想零售業,想想製造業,想想運輸業。越來越多的工作被機器取代,越來越多的人面臨失業的風險。如果我們不能解決這個問題,那經濟成長只會加劇社會不平等,導致社會動盪。
砰!
所以,下次當你聽到政客們大談「成長」時,請記住艾娃的話:別被他們的漂亮話迷惑。仔細審視背後的數據,質疑他們的動機,保持清醒的頭腦。我會繼續戳破泡沫,即使我偶爾也會去清倉貨架上淘點便宜的鞋子。畢竟,誰能抵擋一雙打折的鞋子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