哟,各位,艾娃“泡泡爆破者”來了。最近美國人開始覺得一百萬美元才算有錢?笑死人了。這根本不是什麼財富,只是個被炒作出來的數字,就像十年前的NFT猴子一樣。現在,連六位數的年薪都還不夠看,得了吧。這根本就是個巨大的泡沫陷阱,而我,就是來戳破它的。
先說說這「財務安全」的定義。以前,有個穩定的工作,能供得起房貸和孩子的教育,就已經很了不起。現在呢?超過四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,至少要年賺15萬美元才能喘口氣。Quickbooks的調查更誇張,平均要23萬美元才能安心。Empower的數據又說9.4萬美元就能「財務獨立」。這數字跳得也太快了吧?這根本不是什麼理性需求,是通膨和社會攀比心共同作用下的瘋狂螺旋。
想想看,通貨膨脹像個吸血鬼,不斷吞噬你的購買力。房價呢?簡直是火箭升天,在許多城市,想買個像樣的房子,得先中彩票。醫療費用?別提了,一次生病就可能讓你傾家蕩產。在這種情況下,人們當然會覺得需要更多的錢才能維持基本生活品質。但這根本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,只是把問題推得更遠。你追逐更高的收入,生活成本也跟著水漲船高,最終還是陷入無盡的循環。這就像在跑步機上奔跑,永遠也跑不到終點。
更可笑的是,人們對「富有」的定義也越來越高。Charles Schwab的調查顯示,現在平均要淨資產230萬美元才能被認為是「富有」。2021年還沒這麼誇張!這根本就是個數字遊戲,是媒體和金融機構共同編織的幻象。他們不斷告訴你,你需要更多的錢,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,才能獲得幸福。但事實是,金錢並不能買到幸福,只能買到更多的煩惱。而且,這種對財富的追求,也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。那些已經擁有財富的人,會更加富有,而那些一無所有的人,則會更加貧困。
世代差異也開始顯現。X世代,也就是我們這些經歷過房地產崩盤的老油條,現在是最不安全的世代。我們既要承擔上一代的財務責任,又要應對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。高額的學生貸款、醫療費用,還有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,讓我們喘不過氣。年輕一代(千禧一代和Z世代)也好不到哪裡去。他們一進入勞動力市場,就面臨著高昂的房價和生活成本,而且往往背負著沉重的學生貸款。他們可能在財務規劃方面更加積極,但仍然面臨著巨大的財務壓力。
我以前是個房地產經紀人,親眼見證了房價泡沫的破滅。那種絕望和無助,我永遠不會忘記。所以我現在才這麼熱衷於戳破泡沫,因為我知道,泡沫破滅的代價是什麼。我夢想著爆破泡沫,然後用攢下來的錢買個公寓,在布魯克林開間小酒吧,調幾杯好酒,看著那些被泡沫沖刷的人們,默默地笑。
砰!
所以,各位,別再被那些數字迷惑了。財務安全不是靠賺更多的錢來實現的,而是靠理性消費、謹慎投資、以及對生活的真正理解。當然,我還是會去清倉貨架上買打折的鞋子,畢竟,誰能抵擋一雙好鞋的誘惑呢?但至少,我不會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那些虛假的數字上。記住,泡沫終將破滅,而我,艾娃“泡泡爆破者”,會一直在這裡,等待那一刻的到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