哟,各位。艾娃,泡泡爆破者,來了。最近這市場啊,簡直像個喝醉酒的賭徒,在川普總統的關稅骰子前搖搖晃晃,卻還死活不肯倒下。大家都在問,怎麼回事?明明川普政府拿著關稅當武器,左揮右打,市場卻不見崩盤,反而還屢創新高?這不是詭異嗎?
我以前在布魯克林賣房,見過太多泡沫。房價一漲,大家就瘋了,覺得能躺著賺錢。結果呢?崩盤的時候,連鞋子都賣不出去。現在這股市,跟當年那種瘋狂簡直一模一樣。只不過,這次的泡沫,是用關稅和貿易戰吹起來的。
關稅疲勞症候群:市場的麻木
說到川普的關稅,大家早就看膩了。2017年他一聲令下,想全面開打貿易戰,市場嚇得魂飛魄散。但現在呢?威脅、關稅、反關稅,每天上演,大家早就麻木了。這就像你每天被蚊子叮,時間久了,癢感也變淡了。投資者們已經習慣了這種不確定性,甚至學會了在裡面撈油水。他們心想:「反正川普就是愛搞事,我們就做好心理準備,隨時準備跑路。」這種「關稅疲勞症候群」,讓市場的反應變得遲鈍,也讓川普的關稅政策失去了原本的威懾力。
Netflix的警訊:數位經濟也難逃一劫
但別以為這就代表一切都沒問題。Netflix的股價下跌,可不是什麼好兆頭。以前大家還覺得,數位經濟不受貿易戰影響,因為它沒有實體貨物,沒有關稅問題。結果呢?川普政府直接瞄準境外電影,想徵收100%的關稅!這簡直是把數位經濟也拖下水。Netflix這種原本被視為避風港的投資標的,也開始搖搖欲墜。這告訴我們,貿易戰的影響,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廣泛、更深入。
資金流動的秘密:避險情緒的蔓延
現在,資金正在從風險較高的資產,流向Netflix、菲利普莫里斯這些相對穩定的公司。這意味著什麼?意味著投資者們開始感到不安,他們想找個地方躲一躲,保住自己的本金。這種資金流動,就像一陣寒風,吹拂著市場,提醒著我們,經濟前景可能並不樂觀。
我以前的同事,那些在金融街混跡多年的老手,現在也開始私下議論,說市場已經處於「極端樂觀」的階段,資產價格被炒到天上去,隨時可能崩盤。他們還引用《Reasons to Pass》這本書,說市場的情緒,往往會扭曲資產價格,讓投資者陷入陷阱。
市場的自我調節?別天真了!
有人說,市場有自我調節的能力,投資者可以通過買賣股票來平衡風險和回報。別天真了!市場的自我調節,往往需要時間和代價。而且,在這種極端樂觀的環境下,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,可能已經受到了削弱。
當然,科技的發展也為市場提供了新的機會。利用語義向量和Google趨勢,或許可以預測股市的波動性。但這些技術,只能提供參考,不能保證萬無一失。畢竟,市場的情緒,是無法預測的。
砰!
總之,現在的市場,就像一顆埋藏著炸藥的氣球,隨時可能爆炸。川普的關稅政策,只是導火線。資金流動、科技股的波動、經濟增長放緩,這些都是潛在的威脅。所以,各位,保持警惕,謹慎投資,別被市場的樂觀情緒沖昏了頭。
我,艾娃,泡泡爆破者,永遠在關注著市場的動態,準備著爆破下一個泡沫。當然,如果能趁著清倉的時候,撿幾個便宜的鞋子,我也會毫不猶豫地出手。畢竟,誰說炒作終結者就不能享受購物樂趣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