哟,又來了。這一次不是什麼加密貨幣的狂熱,也不是科技股的泡沫,而是泰國和柬埔寨邊境的衝突。經濟時報關注得可真夠仔細的,彷彿這兩國的摩擦會直接影響全球供應鏈似的。別傻了,這可不是什麼突發新聞,而是歷史的重演,一個又一個“地緣政治風險”的幌子,讓那些追逐短期利潤的傢伙們心跳加速。
他們說“密切關注”,我說“密切收割”。每次這種衝突爆發,總會有投資者跳出來,試圖從混亂中撈一筆。他們會說:“哦,這會影響旅遊業!”,“哦,這會導致石油價格上漲!” 這些都是些什麼鬼話?這只不過是那些炒作新聞的傢伙們,用恐懼來推高價格的伎倆。
我以前在布魯克林賣房,見過太多這種情況了。一有風吹草動,那些投資客就開始囤積房產,然後哄抬價格。等到泡沫破裂,他們就拍拍屁股走人,留下的是一堆爛攤子。現在這些投資者也一樣,他們在泰國和柬埔寨的衝突中嗅到了“機會”,試圖利用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來獲利。
沒門,這種套路我見多了。他們會利用各種數據,各種分析,來證明他們的“投資邏輯”是合理的。他們會說:“根據我們的模型,這種衝突會導致XX地區的經濟增長放緩,因此我們應該買入XX股票。” 這些模型都是騙人的,它們只是為了讓他們看起來更專業,更可信而已。
真正的風險不在於泰國和柬埔寨的衝突本身,而在於那些試圖利用衝突來獲利的傢伙們。他們才是真正的泡沫製造者,他們才是真正的風險。他們會不斷地放大恐懼,不斷地推高價格,直到泡沫破裂的那一刻。
他們會說:“這是一次難得的投資機會!”,“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!” 這些都是些什麼鬼話?投資的真諦是價值,而不是炒作。如果你找不到真正的價值,就不要輕易出手。
砰。
記住,別被那些“密切關注”的標題所迷惑。保持冷靜,保持理性,不要成為那些追逐泡沫的傻瓜。當然,如果清倉貨架上有打折的鞋子,我還是會買的。畢竟,誰能抵擋一雙好鞋的誘惑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