哟,说到金融市场的“记忆力”,这可不是说你早上忘了手机放哪儿那么简单,而是历史上那些惨烈的经济危机,如何狠狠地扇了投资者一巴掌,然后市场又花了多少时间,像个宿醉的人一样慢慢站起来,拍拍屁股继续挥霍——或者说,继续泡沫的游戏。
首先,别以为每场经济危机都是同一锅汤。2008年那场金融大爆炸可以说是泡沫中的超级泡沫——房地产成了导火索,次贷危机就是那根点燃炸药的火柴。标普500指数几乎一跌到底,砰地跌去近一半市值!这场危机的复苏跟蜗牛一样慢,花了整整七年才爬回原点。对比一下2020年的新冠疫情,那场危机的下跌虽然剧烈,跌超过30%,但是市场反弹的速度快得像脱缰的野马,才几个月就差不多回来了。哟,这就告诉我们,结构性的问题,比如金融体系根基的问题,恢复就是个长期的硬仗;而外部冲击,比如疫情这种“过山车式打击”,市场复苏的速度能快上一大截。
再说那些大佬们,政府和央行的表演绝对是一场不容错过的好戏。2008年之后,政府们挥舞着财政和货币刺激工具,砸了大把银子进去救场。那些看家本领,包括量化宽松和各种刺激方案,以前没见过这么大手笔,这么花式地救市。OECD的研究可没吹牛,这些干预确实让复苏之路稍微平坦一些。没错,复苏还是慢,但少了这些手段,恐怕泥潭还得更深、更久。不过,别被那些漂亮数字迷惑了,金融危机后的复苏永远比普通的经济衰退慢,毕竟负债堆积的“雷管”还没拆完。
说到投资者,我们这帮玩家的心态才是真正的变量。危机下的恐慌性卖出简直比街头抢折扣还疯狂,一踩刹车,锁定亏损,后面市场反弹时又忍不住眼红。MFS投资管理甚至用数据告诉你,很多人亏了钱还在错过赚钱的机会。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者,市场跌了,通常会反弹,长期来看,上涨的蛋糕更大。Morningstar说美国股市过了150年各种崩盘,像1962年那次,仅仅四个月就复苏了,真是快速得让人发指。Bank of America Securities则统计,市场平均恢复期大概1100个交易日,差不多四年半,但不同危机,这个数字差异巨大。总结来说,别当甩手掌柜,持股待变才是王道,跟着The Motley Fool的建议走,你才有可能吃到市场盛宴上的大鱼。
当然,以上这些都是老生常谈,全球经济大环境、地缘政治的乱象、技术创新这些“幕后推手”也在影响着市场的疗伤进度。亚洲金融危机像那只从泰国开始滚雪球的滚雷,蹭蹭地引发了整个亚洲乃至全球风波;更别说大萧条那档子事,持续了十年,给经济打了个回马枪。每个危机都是独一无二的“军火库”,摧毁力和修复力都不好用统一的尺子量。
好,砰!总结就是:金融危机跟市场复苏,是市场这锅大杂烩的必备调料。危机会来,泡沫会爆,但历史早就验证,市场终究会抬头。只不过,这条路有多坎坷、慢或者快,完全取决于危机的性质、政府用的招数、还有你这位投资者的心跳速率。你要是能靠历史的眼镜,清醒地看待每次跌倒和站起,那么下次泡沫吹大时,至少不会傻傻地去买空气鞋,或许还能捡点便宜货。毕竟,被炒作终结者艾娃说,戳破泡沫,是她的人生信条;但买清仓鞋,嘿,那就得趁市场爽快砸盘时,捡到真正的宝才是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