喲,艾娃來了,市場泡沫的剋星,不過有時候也會撿清倉貨架上的便宜鞋子。今天我們要戳破一個叫做“遊戲化學習”的泡泡,聽起來很潮?沒門!
先說清楚,這不是要全盤否定,而是要扒開那些美麗的糖衣,看看裡面到底有多少真材實料。最近那個“遊戲化學習”的呼聲越來越高,特別是在商業和管理教育方面,簡直被吹捧成了救世主。傳統課堂教學太死板?來個遊戲,讓學生邊玩邊學,簡直完美!真的是這樣嗎?讓艾娃來告訴你,這其中有多少是被過度炒作的。
泡沫陷阱一:沉浸式體驗?還是自欺欺人?
支持者總是強調商業模擬遊戲的“沉浸感”和“互動性”。 沒錯,像那個什麼《Venture Valley》遊戲,號稱讓學生親身體驗創業的起起伏伏,學習資源管理、員工薪酬、市場需求等等。聽起來很棒,對吧?但是,重點來了,這終究是個遊戲!遊戲的規則、參數、模型都是簡化過的,跟真實的商業世界比起來,簡直就是小兒科。
真實的商業世界是充滿不確定性的,是充滿風險的,是充滿人性的貪婪和恐懼的。一個遊戲,哪怕設計得再精巧,也無法完全模擬這些複雜的因素。學生在遊戲中取得的成功,真的能轉化為現實世界的競爭力嗎?我持保留態度。 更不用說那些像《Everest》和《Team Leadership》這種,把珠穆朗瑪峰登山探險搬到螢幕上的遊戲。 是的,它們可能可以強化學生在團隊動力和領導力方面的學習。但是,請問,有多少學生未來真的需要領導一支登山隊?這種學習方式,真的具有普遍適用性嗎?我只能說,這更多的是一種噱頭,一種為了吸引眼球而設計的“沉浸式體驗”。
泡沫陷阱二:學習程式設計?還是浪費時間?
除了專門的商業模擬遊戲,Minecraft 教育版和 CodaKid 也被吹捧成學習程式設計和團隊合作的利器。 Minecraft 教育版,確實提供了一個創造性的平台,讓學生可以搭建自己的世界。 CodaKid 更強調透過開發遊戲和應用程式來教授程式設計,讓學生在玩樂中掌握編碼概念。 聽起來很美好,但是,重點又來了!這些平台真的能培養出合格的程式設計師嗎?
我不是說這些平台沒有任何價值。它們確實可以激發學生對程式設計的興趣,讓他們初步了解編碼的概念。但是,要成為一名真正的程式設計師,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需要掌握紮實的理論基礎,需要不斷地實踐和學習。 靠玩遊戲,是絕對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的。而且,更糟糕的是,有些學生可能會因此產生一種錯覺,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程式設計的技能,從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基礎知識的學習。這簡直就是誤人子弟!
泡沫陷阱三:AI與Web3? 未來趨勢還是炒作概念?
隨著科技的發展,人工智慧(AI)和 Web3 也被納入“遊戲化學習”的體系中。有人預測,AI 將會驅動遊戲中的非玩家角色(NPC),並創造出更具互動性的故事線。 Web3 遊戲的興起,也為玩家提供了新的商業機會。這些聽起來都很 exciting,但是,在艾娃看來,這更多的是一種炒作,一種為了蹭熱點而設計的概念。
AI 目前的發展水平,還遠遠達不到可以創造出真正有智慧的 NPC 的程度。 Web3 遊戲的商業模式,也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。把這些不成熟的技術和概念,強行塞入“遊戲化學習”的體系中,只會讓這個泡泡變得更大,更脆弱。
砰!
所以,別被那些華麗的辭藻迷惑了。 “遊戲化學習”並不是萬能的,它只是一種輔助工具,一種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。 要想真正學到知識,還是要靠紮實的學習,要靠不斷的實踐,要靠批判性的思考。 不過,如果清倉貨架上剛好有打折的遊戲化學習套裝,也許我會考慮買一套來打發時間。 畢竟,偶爾放鬆一下,也是爆破泡沫的策略之一嘛,不是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