喲,各位看官,準備好迎接今天的泡沫陷阱了嗎?今天我們要來扒一扒新加坡 Whale 公司,他們家號稱要用企業級 AI 套件來革命線下商業,聽起來是不是很炫?簡直是「AI 顛覆傳統零售」的最新範例啊!但各位都知道的,凡事太美好,往往背後就藏著大坑。讓我這個「炒作終結者」來給大家潑盆冷水,看看這 Whale 到底是不是真材實料。
鯨魚出海:AI 的大餅還是泡沫?
這 Whale 公司,2017 年成立,號稱在 20 多個國家服務了 600 多家企業客戶,還拿到 6000 萬美元的融資,聽起來很牛逼哄哄。他們的口號是「透過 AI 技術革新企業的運營模式,提升決策效率,並深入洞察客戶行為」。但等等,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?幾乎所有 AI 公司都在講一樣的故事,重點是,他們真的能做到嗎?
讓我這個曾經在房地產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手告訴你,很多時候,這些科技公司就像那些華而不實的豪宅,表面光鮮亮麗,但一細看,建材偷工減料,地基不穩固。
AI 套件:是百寶箱還是工具箱?
Whale 的產品組合,什麼 SpaceSight,Alivia,Echo,Harbor,聽起來像星際爭霸戰裡的單位,但實際上呢?SpaceSight 號稱可以分析顧客流量、店內行為,聽起來很厲害,但仔細想想,這不就是把監視攝影機換了個更 fancy 的名字嗎?零售商早就用各種方法來追蹤顧客,從問卷調查到會員制度,現在只是換成 AI 分析,真的能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嗎?
而且, Whale 號稱有超過 60 個針對企業應用進行微調的私有 AI 模型。這聽起來很厲害,但模型越多,維護成本越高,而且真的每個模型都有用嗎?還是只是為了讓投資人覺得他們很努力?
這就像我的鞋櫃,裡面堆滿了各種款式的鞋子,但真正常穿的也就那麼幾雙。其他那些呢?只不過是佔空間,偶爾拿出來曬曬太陽而已。
全球擴張:是野心勃勃還是資金燒光?
拿到 6000 萬美元的資金後,Whale 打算進軍東南亞、北美和歐洲市場。這聽起來很雄心壯志,但各位,全球擴張可不是鬧著玩的,每個市場都有自己的特殊性,文化差異,法規限制,競爭對手。如果 Whale 只是把在新加坡的那一套照搬過去,很可能水土不服。
更何況,他們還打算跟投資者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,共同開發企業 AI 解決方案。這聽起來很美好,但合作夥伴越多,意見分歧的可能性就越高,而且誰能保證這些合作夥伴真的會全心全意地支持 Whale?
我以前做房地產的時候,也遇到過很多類似的合作夥伴,表面上說要一起發財,但實際上卻各自盤算,最後鬧得不歡而散。
泡沫破滅的預兆?
Whale 的故事,其實就是現在 AI 市場的一個縮影。大家都在講 AI,都在投資 AI,但真正能把 AI 落地,並且帶來實質性效益的公司,其實並不多。
很多 AI 公司,都只是在炒作概念,騙取投資,然後等到資金燒光,泡沫破滅,留下的只是一堆空殼。
現在的 AI 市場,就像 2008 年的房地產市場,大家都在瘋狂買房,覺得房價永遠不會跌。但結果呢?泡沫破滅,血本無歸。
砰!
別太認真,我還是會撿便宜貨穿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