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被AI的「炒作」騙了:新加坡金融業的泡沫陷阱
這不是第一次了,親愛的
又來了,又一波「AI要取代所有金融業工作」的恐慌。彷彿我們沒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「機器人會取代人類」預言。那時候我還在當房地產經紀人,看到同行們被AI房價預測模型嚇得半死。結果呢?房價照樣崩盤,AI模型連個屁都不會放。
現在新加坡的金融業又在玩這套。彭博社說要裁員20萬,花旗集團說54%職位會消失。喔,真的假的?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泡沫是怎麼吹起來的。
泡沫陷阱一:AI不是萬能的
首先,別被「AI會取代所有工作」的鬼話騙了。Accenture的報告說得很清楚:工作不會消失,只是會改變。就像我們當年用計算機取代算盤,但還是需要人來解讀數字。
CFI(企業金融研究所)更直接:AI正在創造新職業。數據分析師、AI倫理專家、機器學習工程師——這些職位在五年前還不存在。你以為你的工作會被取代?其實你可能只是需要學習新技能。
泡沫陷阱二:人類的「軟技能」是AI的致命弱點
彭博社和花旗集團的報告都忽略了一個關鍵點:AI永遠無法複製人類的「軟技能」。關係經理需要建立信任,投資組合經理需要做戰略決策,合規官需要道德判斷——這些都是AI難以模仿的。
Kai-Fu Lee說得好:AI會創造新工作。Gartner預測未來兩年會淨增50萬個職位。所以別擔心你的工作會消失,擔心的是你是否有能力適應新環境。
泡沫陷阱三:金融機構的「應對不足」
最可笑的是,許多金融機構還在等著看AI會發生什麼。Accenture的報告說得很清楚:你們需要建立一種「擁抱變革」的文化。這不是什麼新概念,但許多機構還在用20世紀的管理方式應對21世紀的挑戰。
你以為你的公司在做AI培訓?別笑死人了。大多數機構還在用PowerPoint教員工如何使用Excel。而真正的變革需要的是重新設計工作流程,融入AI技術,並關注AI倫理和風險管理。
砰!
所以,別被AI的「炒作」騙了。新加坡的金融業正在經歷一場變革,但這不是世界末日。AI會改變工作,但不會消滅工作。關鍵在於你是否願意適應。
就像我當年從房地產經紀人轉行做經濟學研究一樣,變革總是痛苦的,但也是機遇的開始。所以,別再擔心AI會取代你的工作,擔心的是你是否有能力在新環境中生存。
記住,泡沫總會破裂,但真正的價值永遠存在。現在,去學點新技能吧,別讓自己成為下一個被淘汰的受害者。